加拿大中文電台 AM1470 FM96.1

A
A- A A+

Local News 本地新聞

大溫地區建屋量需大增五成應對人口增長 click here to listen the cantonese clip  

2025-04-25 15:01

大溫地區建屋量需大增五成應對人口增長

大溫都市局最新公布《2025區域房屋需求報告》指出,儘管近年本區建屋量創歷史新高,但要應付預期的人口增長及住房需求,未來每年新建住宅單位需大幅增加逾五成。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大溫地區每年平均增加23,424個單位,當中以柏文及公寓為主,但要應對至2041年的增長壓力,每年需新建37,757個單位。

都市局強調,目前全區每千人僅新增8個住宅單位,惟要符合需求,需增至每千人11個單位。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大溫地區已未能同時達至總體建屋量及人均建屋量的標準。

卑詩省華人地產專業協會會長譚清華表示,近期因移民人口驟降及其他環境因素,省內人口增速已有所放緩,租金亦稍微回落,但大溫地區仍然是全國租金最高地區之一。他指出,政府對房東設限過多,導致租霸問題嚴重,亦令不少業主卻步,不敢將物業投放租賃市場,間接加劇租盤短缺。

都市局報告指出,尤其以可負擔租住房屋的供應最為短缺。報告所指可負擔租屋,為租金支出佔住戶收入約三成的單位。2018至2023年間,大溫地區每年僅增建約433個此類單位,但實際需要達每年11,400個,需大幅增加近25倍。

至於專門建造的出租單位,目前每年僅落成約4,135個,遠低於未來每年需達15,226個單位的目標。同時,目前新增租屋供應大多來自二手市場,如出租柏文、地下套房及後巷屋,缺乏長期保障,難以提供足夠租住穩定性。

譚清華認為,雖然政府現正大力鼓勵發展商興建含租務目的的柏文,對紓緩整體租務市場壓力確有幫助,但由於涉及規劃、施工及市場吸收期,短期內未見明顯成效,預期需待中長期供應增加後,才有望為租金水平帶來下調空間。

都市局呼籲,各級政府必須加速推動可負擔房屋及專用出租單位建設,並透過土地釋出、稅務優惠及資金投入,提升房屋供應速度。

否則,隨著人口繼續增長,住房壓力勢必進一步惡化,對年輕家庭、低收入人士及新移民構成沉重負擔,亦將削弱大溫作為宜居城市的吸引力。局方強調,未來數年為關鍵期,若能適時增加供應並改善租賃市場,方能維持社區多元與經濟活力。

粵語:陳雯菱 報道

audio_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