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Senior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附自我檢查表)

2024-05-24 (星期五)

Senior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附自我檢查表)

在高齡化社會下,老年疾病值得眾人注意。很多慢性的老年疾病在真正病發前其實都有徵兆,只是一般人未必會查覺並正視它,例如,老年憂鬱就是失智的前兆之一,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台灣聯合新聞網的一篇文章。

In an aging society, elderly disease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Many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could have some warning signs before they fully manifest. For example, geriatric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early indicators of dementia.

Senior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附自我檢查表) Senior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附自我檢查表)

個性開朗、愛聊天的陳伯伯,最近變得沉默寡言,原本喜愛的登山健行也不再熱衷,朋友邀約總是提不起勁,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開口就是抱怨身體這裡痛、那裡痛。子女以為是體力變差,所以不愛出門,後來發現他的睡眠習慣改變,有時睡上一整天,有時半夜躁動難眠。 

老年憂鬱 是失智症的前兆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陳伯伯的症狀看似一般老年人常見的小毛病,其實都是老年憂鬱症造成的異常行為,如果不及早發現治療,會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面對生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威脅、退休後的經濟問題等,容易讓人陷入焦躁不安。

按圖可直達測驗網址。
按圖可直達測驗網址。

憂鬱症狀 長輩較難說清楚

憂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身心疾病,健忘、易怒、自我否定、睡眠節奏紊亂等,都可能是病徵,而因為長輩較難以言語清楚表達,故常以抱怨身體症狀來取代情緒低落。

老年憂鬱症是難以察覺的心病,易跟失智症混淆,其多元症狀也會影響到身體其他功能,包括認知、生活自理。陳醫師說,老年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前兆,又稱「假性失智」,但可憑治療逆轉,除了透過藥物和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亦可從生活與行為方面著手,持續進行就能慢慢恢復記憶力、釋放情緒壓力。 

照顧憂鬱老人,「陪伴」很重要,多傾聽關懷,鼓勵長者參與社交活動,例如志工服務,有助增進人際交流互動,尤其是人群連結的歸屬感,能讓長者再次找回生活重心。

Senior 提不起勁、食欲和睡眠習慣改變 老年憂鬱增失智風險(附自我檢查表)

三方面預防及改善老年憂鬱症:

1/ 維持人際社交:「社交孤立」是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藉由人際社交可降低長者的孤獨感,加強生活的動力。

2/ 穩定戶外活動:日照有助穩定情緒,長輩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能讓身體分泌更多血清素及褪黑激素,晚上較易獲得深度睡眠。

3/ 從事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腦內的安多酚(endorphins),讓人心情愉悅,亦能增強體力,保持身體靈活度,預防衰退。 

家中或身邊的長輩若出現文中所提到的狀況,就有可能是潛在的老年憂鬱以及失智症的前兆。多關心他們,經常與他們互動,並及早就醫干預,也許有機會避免失智症的最終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