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文電台 AM1470 FM96.1

A
A- A A+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11 月、12 月好書推介 」

2019-12-29 (星期日)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11 月、12 月好書推介 」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

隨著年末步近,人們各自忙著做年末總結之餘,更少不了參與飯局與聚會。如果你注重生活品質,對中餐文化尤其是廣東菜頗有關注,那你一定會對 11 月和 12 月的「週六品味圈」(Sat 9amAM1470)感到雀躍。「週六品味圈」的節目主持 Celina,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的「生活雜誌」環節中,都會邀請列治文公共圖書館的 Wendy Jang 為聽眾介紹優質讀物。我們繼續每隔一個月介紹過去兩個月的推薦書刊,並每個月上載該月的訪問音頻,這次 Wendy 為大家帶來了兩本與美食有關的好書,並為你導覽中醫院的養生湯譜和北美唐餐的發展歷程。

If you love to read and enjoy exploring Chinese food culture, especially Guangdong cuisine, the two books recommended by Wendy Jang of Richmond Public Library are just your cup of tea!  Click the link above to listen to the November and December interviews of "Lifestyle Reunion" (Sat 9amAM1470) hosted by Celina.

《對症靚湯 : 廣東省中醫院的公開湯譜》 - 郭麗娜主編 (2017 年繁體版)

眾所周知,嶺南人愛喝老火湯,因為湯不但美味,還有家的溫暖和保健功效。但隨著科學進步,老火湯的弊端也慢慢浮現,例如有研究發現老火湯有「三多」:嘌呤、飽和脂肪和其餘有害成份多;它同時有「三少」:維他命、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少。湯若煮超過 3 小時,嘌呤溢出越多、肉類蛋白質的性質改變越厲害、維他命破壞得越多。嘌呤多會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風症;而油脂多會增加心腦血管病。書中指出不宜天天喝老火湯,一星期喝兩三次便夠,其餘時間可用生滾湯代替。特別是老人家的腎功能下降,營養需求不高,應少喝老火湯,喝生滾湯或中火湯較適合,如果覺得寒涼,可以加兩三片薑。

中醫有句話「以形補形」,有認為喝骨頭湯可以補鈣,其實不然,即使喝下 10 公斤排骨煲湯,湯中的鈣量也不到 150 毫克。那應飯前喝湯或者飯後喝?編者解釋要視乎喝多少和身體狀況,喝得少便何時喝都可以,但若要喝很多或消化不好的人則應飯後喝。另外寶寶不宜喝成人的藥材湯,火氣旺盛的人可選清熱湯,寒氣過盛則可選蔘類等補湯;患「三高」或肥胖的人不宜喝肥膩湯,有糖尿病應避免吃過多的青紅蘿蔔、淮山、馬鈴薯、豆類等高澱粉質的食物,而有痛風症則應避用海鮮煲老火湯。從材料選擇到「煲湯要冷水下料」、火候、鍋煲的選擇帶來的差異等細節,書中都有一一說明。

主編郭麗娜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國家高級營養師,暨南大學醫學院獲營養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糖尿病、「三高」慢性病和骨質疏鬆與營養學,故此書中也整理出針對 28 種不同病症的湯譜,包括感冒、消化不良、各種腸胃病、青春痘、女性生理問題、冠心病、腫瘤等, 以及「清補涼」等的廣東特色湯,配製的藥材和不同體質的喝法,也證實改良的廣東湯有保健防病和輔助治病的作用。 

《Chop Suey Nation : The Legion Café and Other Stories from Canada's Chinese Restaurants》 - Ann Hui 著(2019 年英文版)

唐餐館遍佈加拿大,無論是大城市抑或埠仔都不缺唐餐館,但所賣的卻非正宗中國菜,而是加拿大人喜歡的口味,作者 Ann Hui 曾用「fake food」形容這些食物,後來才了解那都是為了迎合本地人的口味。Ann 是第二代華裔加拿大人,是環球郵報(Globe & Mail)餐飲篇記著,1983 年在 Abbotsford 出生,溫哥華長大,在 UBC 讀大學時曾修讀余全毅副教授的加拿大華人歷史課程,深受影響,認為唐餐館是加拿大華人社會的一個重要部份。後來她探訪加國各地唐餐館,發覺它們有很多相似點,如店名多用老闆的姓名,例如 Chow's Restaurant,廣東餐館也常用 Kwang Tung 兩個英文字。餐廳的佈置大多外有寶塔型屋頂,內有中式燈籠,燈光和西餐廳一樣暗,菜單連所用的字體都一樣等等。

書中講述的紐芬蘭 Fogo 島約僅 25 公里長,人很少,大部份是樹林。作者坐小型飛機前去由華人開的僅有中餐館 - Kwang Tung 餐館,裡面只有一位台山婦人 - 餐館老闆 Feng Zhu Huang 一腳踢經營。她在台山鄉下結婚,一次小女兒病倒,情況非常嚴重,沒錢送她到省城醫院,害女兒差點死去,於是和丈夫決定,為孩子必須改善生活。丈夫的兄弟在加拿大 Fogo 開餐館,於是便申請到 Fogo 去,因工作機會,丈夫去到 Twillingate,黃太在 Fogo,兩地分居。不過兩份收入令生活更穩定,她一星期工作 7 天,雖生活簡陋,慢慢兒女長大了都有了好職業,她也終可鬆一口氣。但也許是勤奮成了習慣,也沒想過退休。 

書中另一半是寫作者家人的故事,作者父親在鄉下經歷文化大革命,幸運的是被派做廚師。1974 年祖父申請父親到加拿大,他因被祖父母留在鄉下 13 年而耿耿於懷,所以很快就自立。父親喜歡做餐館便開始打工,後來離家找生意做,溫哥華的生意價錢昂貴,就在 Abbotsford 找到一家中西餐館,後來再接手另一間較大的的唐餐館 Park Inn。由於收入增加,1984 年一家搬到溫哥華,在 Hastings 小學對面買了一間屋,父親在大型自助餐館任頭廚,直至退休。 這是一本快看的書,編排也簡單,卻詳細感人,作者為了想知道祖父為甚麼把父親留在鄉下,訪問了很多親戚挖掘出連父親都不知道的部份,父親也在人生結束前了解一切,覺得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