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十月好書推介

2018-10-30 (星期二)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

Celina「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之「生活雜誌」環節,每個月都邀請列治文公共圖書館的 Wendy Jang 為各位朋友介紹優質讀物。繼 9 月介紹了一本教你觀察危險人物特徵的書籍後,10 月份的好書帶你探討對希望和絕望的思考,以及對愛、懊悔和信仰的探索,這本觸動人心的讀物在 2017 年被亞洲週刊評為好書,它就是《開放的心》

Eighty-two years old, facing emergency heart surgery and his own mortality, Elie Wiesel reflects back on his life. Emotions, images, faces and questions flash through his mind. His family before and during the unspeakable Event. The gifts of marriage and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at followed. In his writing, in his teaching, in his public life, has he done enough for memory and the survivors?  Wendy Jang from Richmond Public Library will tell you more about a book called《Coeur Ouvert》.

 

開放的心》- Elie Wiesel(埃利,維瑟爾)著,沈台訓譯(2017 版,繁體)

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十月好書推介

《開放的心》英文譯名為《Open Heart》,是作者 Elie Wiesel 的內心日記,記錄了他在做心臟手術時,對人生各種問題的思考。這書只有百多頁,但它深深地觸動人心,看後會令人沉思很久。 Elie Wiesel 是一位作家、教師、哲學家、人道主義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他熱愛教學,曾經是紐約城市大學波士頓大學的傑出教授,麾下的 50 多本著作,大部分是關於大屠殺的,也包括報導文學、小說等,其中不乏得獎之作。

Elie Wiesel 相信世界上與邪惡作鬥争的力量可以取得最終勝利,他的信念是基於他在希特拉的死亡集中營所經歷的徹底羞辱和蔑視而產生的。他不止關心猶太人,也關心全世界所有人和族裔。2011 年對 Elie 來說是被詛咒的一年,年初他的兩片肺葉感染了肺炎,必須被隔離搶救,危在旦夕。復原後,在 6 月做體檢時,醫生告訴他心臟出了問題,情況非常嚴重,5 條動脈都阻塞,簡單的插管手術已經無效,必須進行開心手術。這個消息令他惶恐,但在妻子和兒子的鼓勵下,他決定做手術。一位 82 歲的哲學家對這場大手術會有甚麼感想呢?

在手術室裡等候時,他覺得還沒有準備好,還有太多事情要處理:課程等待他去教、挑戰要他去對抗、民族經歷故事要說給孫兒聽等等,思想的掙扎在他腦海裡盤旋,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囚徒,被禁錮在一個遭判刑的軀體中,被迫直視命運。他審視記憶,一幕幕展現在眼前。他有沒有盡到作為大屠殺倖存者的責任?是否將所有的經驗傳遞出去?有否違反禁忌?Elie 一生致力於反抗仇恨罪行,當納粹集中營被解放時,很多人都深信,不會再有戰爭、種族主義、仇恨和反猶太主義了,然而,世人並沒有從猶太大屠殺中汲取教訓。近年就發生了盧安達(Rwanda)、柬埔寨、波士尼亞等屠殺暴行。有甚麼方法可以治愈種族主義的惡病呢?躺在病床上,Elie 開始質疑上帝的仁慈和公正。

Elie 憑藉著自己的經歷與思考過程告訴我們,人必須選擇:在仇恨和反對仇恨之間做選擇;在凌辱他人和給予他人希望之間做選擇;在用文字去詛咒他人或用文字去互相理解之間作出選擇。無論問題是甚麼,冷漠與屈從都不能成為答案。人的肉體可以不存在,但來自靈魂的思想卻能恆久不滅。雖然作者覺得身體狀況差了,與死神更接近了,但他的內心沒變,他仍然堅信:「生命若不是對他人的奉獻,那麼我們在這個人世間又有何大事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