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BC history 為何 BC 省早期的華人大部份是台山人?「週六品味圈」請來 Ming Sir 講歷史
2018-05-23 (星期三)
請按此連結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s
由 Celina 主持的「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每個月都有不同嘉賓帶來特別主題,四月份的題材和本地華人息息相關,因為 Celina 請來溫哥華苗圃行動教育協會的 Ming Sir 陳敏明,一連四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BC 省的演變和本地華人的歷史,即使你最怕讀歷史,也一定會喜歡聽 Ming Sir 講故事,不信?按以上連結重溫這四集的訪問,你一定會覺得趣味盎然。
Whether you are a fan of history, you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Canada, our province British Columbia,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Vancouver. Celina's "Lifestyle Reunion" had a special guest Ming Sir in the month of April to tell us many stories about these.
大家都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其實美洲大陸自古已有人居住,在哥倫布之前亦有其他國家的人(例如維京人)來過這片土地,甚至在這裡居住過一段長時間,只是哥倫布之行有較清楚的文獻記載。 |
美洲為甚麼叫 America?
在解答問題之前,Ming Sir 先為我們講一個笑話。
話說哥倫布從西班牙乘坐大船來探索新大陸,船員中有一名廣東廚師。某天清晨正當這名廚師在船艙工作時,突然聽到甲板上人聲鼎沸,於是廚師走上甲板查看究竟。只見所有船員都聚在船頭很激動的指手劃腳,身材矮小的廚師看不到前方,急得跳上跳下並大聲詢問:「係咩嚟㗎?係咩嚟㗎?」,這個「係咩嚟㗎」就演變成「America」。
當然,以上只是笑話一則。真實的歷史,是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 1492 年乘船探險,但目的地並非美洲,而是印度。原來以前沒有冷藏技術,要長期儲存食物,只有使用香料例如胡椒、玉桂、丁香和荳蔻,但歐洲本土不出產香料,香料自古以來就靠商人從亞洲和中東經陸路進口,但哥倫布出發前的 40 年,由於歐洲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開戰,奧斯曼人佔據了現在的伊斯坦堡一帶,切斷了香料的貿易路線,令本來已屬奢侈品的香料比黃金更昂貴,哥倫布於是提議經海路去印度這個香料之國。他的提議得到當時西班牙王后 Queen Isabella 的資助,於是他帶著一百人乘坐三條船出發,一路向西直駛印度國。但不幸當時的航海技術不夠先進,軌道出了偏差,結果哥倫布前後航行了 4 次,去了加勒比海,又去了北美洲和南美洲,就是去不了印度,但哥倫布不服,堅持美洲大陸就是 India,在這裡生活的人就是 Indians。
那為甚麼叫 America 呢?原來繼哥倫布之後再有意大利的航海家來到美洲,証實這片土地不是印度,是一個歐洲人不知道的極大的島嶼,也就是所謂的新大陸,這人名叫 Amerigo Vespucci,於是美洲大陸就以這人的名字命名,稱為 America。
參與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華工(1909 年)。(廣東省博物館文物) |
為甚麼 BC 省早期的華人大部份是台山人?
要說到 BC 省最早期的華工,其實不是鐵路工人,而是淘金工人。原來 1848 年在美國加州出現了一股淘金熱,引進了很多外國勞工從事體力活,但過了 10 年,加州的淘金熱潮漸退,卻傳出加拿大的 BC 省有金礦,於是很多本在加州工作的華工就北上謀生。而這批華工之中,四邑人(包括來自台山、開平、新會的人)佔了多數,為甚麼呢?原來自晚清開始在中國南方出現了「土客之爭」,「土」就是指廣東的原居民,「客」就是指客家人,「土客之爭」並非指單一地區的個別事件,而是多個地區持續十多年的械鬥,死亡總數超過一百萬人,其中傷亡最慘重的,就是四邑人和客家人的沖突,雙方在戰勝時,甚至會將俘虜賣到國外當苦力,也就是「賣豬仔」。而買賣豬仔的仲介,為了不想豬仔們在運送途中生事,會將四邑人和客家分別送往不同地區,結果大部份的客家人被送到南美,而大部份的四邑人則被送到北美,故此在美加最早期的流通華語既非粵語,亦非普通話,而是台山話。
後來 BC 省的淘金熱過去,這批華工就轉而興建鐵路,因為工程浩大,加拿大還從台山引進了 5,000 人,又從加州招聘了 7,000 名華工,專門來建鐵路,但因為洛磯山山勢實在險要,在上面建鐵路危險性極高,結果第一年,從台山來的 5,000 名華工只有 1,500 人能活下來,說加拿大的鐵路是華工賠上血汗和性命興建出來的,也不為過。
1907 年溫哥華唐人街,圖中的地點是 Pender 夾 Carrall。(Vancouver Archives) |
為甚麼溫哥華早期的唐人街被稱作「鹹水埠」?
原來 BC 省成立之初,政治和經濟的樞紐不是 downtown,不是省府 Victoria,當然更不是 Richmond,而是 New Westminster。但在 1885,加拿大聯邦要興建鐵路,BC 省的總站卻沒有選在 New Westminster,反而決定在溫哥華的喜士定(Hasting)和 Gastown 附近的一片土地上興建,從此溫哥華才逐漸成為一個市鎮。鐵路建成後,部份華工選擇不回祖國,聚集在喜士定附近生活,也就是日後的 Chinatown,但說它是 town 其實誇大其詞,因為當時在喜士定居住的華人只有 90 人,跟省府維多利亞(當時華人口中的大埠)的唐人街,或 New West (二埠)的唐人街比較,規模相去甚遠,這個喜士定華埠還被謔稱為鹹水埠(因為近海)。後來,二埠在 1898 年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後重建時,二埠政府對當地的唐人街建築諸多限制,變相是迫華人遷離二埠,於是很多華人搬到溫哥華,令喜士定的唐人街變成本地華人的中心點。
但早期在 BC 省生活的華人,日子並不好過,經歷了很多種族歧視,包括 1907 的排華暴動,當時有數千名白人在市政府門前集會,主張華人應該離開加拿大,甚至衝到喜士定的唐人街大肆破壞。之後市政府亦推出各式各樣的排華法案,令本地華人在謀生和日常生活上都困難重重。近日溫市政府為過去的歧視和不公平法案向華人正式道歉,雖然不能彌補當事人過去的損失,但總算肯承認錯誤,讓每位加國公民都能對未來有所警惕。
想聽 Ming Sir 講解更多加拿大、溫哥華和本省華人的有趣歷史,快按本文上方連結重溫訪問內容。
-
2018-05-31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五月好書推介
2018-05-31SQ22 精華及圖片集
2018-05-30Music 全球首播 - 楊丞琳《忘課》
2018-05-29Music 全球首播 - 毛不易《平凡的一天》
2018-05-28Music 聯合首播 - 李佳薇《一樣的是》
2018-05-27Music 聯合首播 - 莫文蔚《心領神會》
2018-05-26SQ22 冠軍作品 《比我還愛你》道出愛的真諦
2018-05-24盧巧音稱讚 SQ22 參賽者 用音樂帶出正能量
2018-05-24Children's Festival 溫哥華國際兒童節 5 月 28 至 6 月 3 日開心登場
2018-05-23BC history 為何 BC 省早期的華人大部份是台山人?「週六品味圈」請來 Ming Sir 講歷史
2018-05-20Mother's Day「最美媽咪親子秀」花絮重溫
2018-05-19Deborah 訪問 Top Chef Canada 名廚 Mark Singson
2018-05-18誰人有食神?Facebook 的 Rebecca Lo 贏得日式鐵板燒二人套餐!
2018-05-16Music 全球首播 - 八三夭《一事無成的偉大》
-
2018-05-16「Tracy 陳婧風中隨筆」- 專訪方文山:「別怕與眾不同,要做市場上沒有的!」
2018-05-15Social media game「肉味香濃!火光熊熊!加拿大中文電台請我吃日式鐵板燒!」
2018-05-14DJ Course 新聲報到!後浪 DJ 訓練班 在線報名及課程資料
2018-05-14SQ22 4 號至 6 號入圍歌曲介紹
2018-05-13聽電台贏 Royal Canadian Circus 馬戲團 Ringside 席尊貴套票!
2018-05-12Housing Forum「房屋政策論壇」精華版 5 月 19 日「大眾論壇」播出
2018-05-10SQ22 1 號至 3 號入圍歌曲介紹
2018-05-07[票選] SQ22 我最喜愛歌曲票選 贏 $100 靈芝產品
2018-05-07[網上遊戲] 素里「Cloverdale 牛仔節及鄉村嘉年華」送大獎!吃、穿、玩、用全包!
2018-05-07Music 全球首播 - 蕭敬騰《讓我為你唱情歌》
2018-05-06Music 聯合首播 - 莫文蔚《半生緣(我們在這裡相遇)》
2018-05-03看花看表演 在線觀看 Sakura Days Japan Fair 活動盛況!
2018-05-03CBC 及加拿大中文電台合辦「房屋政策論壇」5 月 9 日晚上列治文舉行
2018-05-02Music 聯合首播 - 陳曉東《女人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