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請按此重溫訪問內容 Please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archive interviews

在十月份,Celina「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訪問了安康健康網絡(InterCultural Online health Network,簡稱 iCON)的幾位醫護專家,包括 UBC 醫學院教授、電子急救醫學領導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急症室主治醫師何建韜醫生(Dr. Kendall Ho)註冊護士安康健康網絡首席護理主任 Barbara Ho註冊心理師楊碩昌博士(Dr. Tigerson Young)物理治療師 Ellen Woo職業治療師 Wendy Lam。這些訪問分五集播出,歡迎聽眾按以上連結再次重溫,今天我們整理了部份訪問內容,希望能增加大家的健康常識。

Celina of AM1470's "Lifystyle Reunion" interviewed several special guests in the month of October. They are doctors, nurse and other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Vancouver, introducing us to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alled iCON (International Online health Network) and urging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health.

 

Part 1:iCON 的背景及 12 月 3 日的免費中文健康講座

安康健康網絡 iCON 是由 UBC 醫學院電子醫學急救部於 2007 年發起的項目,與 BC 省衛生廳和其他專業機構合作,通過講座、工作坊和網絡,幫助多元文化的居民提高護理知識。
今年 iCON 將目標鎖定為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居保健。長者、病人和他們家人固然要學,但其實很多保健知識適用於任何年齡層。
既然稱為健康網絡,iCON 的網站 www.iconproject.org 就有很多中文的醫學資訊,全部都由本地的醫學院學生撰寫和翻譯,不但理據可靠,內容亦非常本地化。另外網站亦有很多其他網頁的連結和視頻,包括過往中文健康講座的錄影,歡迎錯過了的朋友在線重溫。 
幫助病人自助是 iCON 其中一個重要的使命,身體每時每刻都給我們各種訊息,要能讀懂這些訊息才能跨出就醫和治療的第一步;另外,政府和社區亦有很多醫護的資源,善用這些資源,學習自我管理,才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iCON 在今年 12 月 3 日(星期六)11am 至 4pm,將舉行免費中文講座,主題是「家居保健 - 健康生活核心從家起 Healthy @ Home」,屆時將由醫學專家講解生理和心理健康,並介紹正確的飲食與運動方法,還有如何防止摔倒、藥物管理和社區資源等等。講座以粵語進行,並配有國語及英語同聲翻譯,地點是溫哥華的 Peretz Centre(6184 Ash Street),更多詳情請瀏覽 iCON 網頁。

(左起)Celina、何建韜醫生、註冊護士 Barbara Ho。
(左起)Celina、何建韜醫生、註冊護士 Barbara Ho。
 註冊心理師 Dr. Tigerson Young。
註冊心理師 Dr. Tigerson Young。
 (左起)物理治療師 Ellen Woo、職業治療師 Wendy Lam 和 Celina。
(左起)物理治療師 Ellen Woo、職業治療師 Wendy Lam 和 Celina。

Part 2:為自己打造一個醫療團隊

現在加拿大的醫療制度屬全科醫療(primary care),是一個全面性的保健概念,家庭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藥劑師、甚至社工,全都是全科醫療這個團隊的重要成員。
這個醫療團隊對慢性病患者的幫助尤其重要。住在醫院的病人有駐院醫生的診治和照顧,但大部份慢性病患者都住在自己的家,如果相關的醫護專家可以緊密聯系,攜手合作,將能大大增加患者康復的機會和生活的質素。
如果病人需要入院或出院,那這個醫療團隊更變成溝通的橋樑。例如一位長者要出院,醫院會先和他的醫療團隊聯系,協調各單位在病人出院後接手護理,例如向長者的家人解釋病情、所吃的藥物、需要的護理和覆診的時間等,如果病人得到醫生的証明需要使用輪椅或拐杖,護理人員還可以協助病人到紅十字會租借。
其實除了紅十字會可以憑醫生紙借出輪椅,本地還有其他機構提供護理的知識和服務,例如卑詩省長者指南(BC Seniors' Guide),講解老人生活和健康須知,不但有中文版可以免費索取,還可按以上連結在線閱讀或下載。 
另外還有 Health Link 的熱線電話 811,一星期七天,每天 24 小時有註冊護士回答醫藥問題,部份時間還有藥劑師和註冊營養師接聽電話,而且有不同語言可供選擇。

Part 3:隱形殺手 - 心理問題和情緒病

中國人一般對心理病諱疾忌醫,不到極為嚴重都不肯求醫,其實情緒病非常普遍,根據 2012 加拿大政府的統計,有 10% 的國民正受到情緒的困擾,而三份之一的加拿大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病。
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心理病,較常見的包括焦慮症、抑鬱症和精神分裂;小朋友可能有學習困難、自閉症或多動症;青年人則可能有毒品和濫藥問題;而老人家最常見的可能是腦退化症。
要辨別一個人是否有情緒病,要靠家人和患者長期觀察,如果出現行為差異,就要開始留意。假如轉變源於一些外在因素,是過度性的情緒波動,這是正常的;但假如情況沒有好轉,甚至影響生活功能,則可能是情緒病的徵兆。
如果家長發覺孩子出現情緒病的先兆,可求助於家庭醫生,由他們轉介至其他專科醫生作出評估。家長當然亦可以諮商有信譽的私家心理輔導師。而每區的兒童廳都有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員,每個校區亦有專屬的學校心理師,為區內市民免費服務,但因為人手不足,等待的時間可能比較長。至於成年的患者則可以跟每區衛生局的心理輔導組聯絡。

Part 4:詳論電子醫學

所謂電子醫學或數碼醫學,從病人的角度看,就是利用電腦或電話,查閱或管理和自己有關的醫療訊息,原理類似網上理財。
電子醫學聽起來很高深,但其實很多人已天天在使用,例如以智能電話下載各式各樣的健康 app,不但提供保健貼士,還可提醒用戶吃藥的時間;另外視像會議也被醫學界廣泛利用,很多偏遠地區的居民已開始使用視像看醫生,而城中大型藥店亦歡迎病人以視像查詢疑難。
至於保健的電子產品更是多不勝數,很多手錶型的 tracker 可以測量心跳或燃燒了的卡路里;先進的床墊能計算睡眠的質素;某些特殊構造的鞋和襪還可以收集走路時左右腳的平衡度和步伐數據。
專業用的當然是更精密的電子醫學儀器,例如現在 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 開始了新措施,凡心臟衰弱的病人出院時會為他載上收集生命指數的 tracker,如果心跳、血壓或血氧度數敲起警號,病人的醫療團隊便能第一時間知悉並作出安排。
BC 省有一個網站 www.myehealth.ca,市民可以免費上網登記,日後當市民做了各種身體檢驗,可以第一時間在網上看到自己的化驗結果。 

Part 5:介紹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的工作

物理治療師主要是幫助病人在病後恢復身體的活動機能,例如中過風或跌斷手腳的病人,物理治療師會教他們做一些特定的康復運動,來鍛煉身體的活動能力。
職業治療師則集中於如何將動作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例如會教病人如何上洗手間,如何自己做飯和洗澡。職業治療師亦會評估病人生活的環境是否安全,以及如何改善。
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是跌倒;另外記憶力退化,煮菜後忘記熄火或關水龍頭等也會引起危險。
以老人跌倒為例,很多情況是可以預防的,例如燈光太暗、地板濕滑、眼鏡度數不足或做事太性急等;亦有些老人家因為自尊心而不肯使用拐杖或 walker,如果不幸受傷就太不值得了。
至於忘記熄火,可以改用有 timer 裝置的家電,比較保險。
長者的家居應該安裝平安鐘,最新的設計不但在家可用,在戶外如果遇到意外或身體不適,平安鐘的管理公司亦會致電長者的家人,甚至代為報警。

12 月 3 日的家居保健講座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人參加。
12 月 3 日的家居保健講座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人參加。

iCON 在過去曾舉辦過多次中文健康講座。
iCON 在過去曾舉辦過多次中文健康講座。

更多中文健康資訊,請瀏覽安康健康網絡 iCON 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