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Hot Topics 娛樂追蹤

IQ 題:在你面前兩個人,其中一人是記者,你該如何分辨誰是記者誰不是?

答案:如果聽到有人大叫「暴動呀!危險呀!」不顧一切朝著事發方向衝出去的一定是記者;像我般本能後退三步,然後逃命要緊的,恐怕不是。

2011 年 6 月15 日,溫哥華的一場冰球冠軍賽,在短短幾小時內演變成震驚全球的暴動事件,Ivy 伍皚婷(粵語新聞採訪及主播;「專題熱線」 W & F 5pm, AM1470)就親歷其境,而且正正是衝出去的那個人。

Talk about being at the right place the right time, Ivy Ng, Fairchild Radio Cantonese News reporter was assigned to cover the live broadcast of the Stanley Cup Final at downtown Vancouver on June 15, 2011.  The event quickly turned into a violent riot and Ivy was one of the few media on location witnessing the historical moment. 

Ivy 勇字當頭伍皚婷 (1)

我家有對活寶貝

在香港出生的 Ivy 是家中孻女,上有父母和一個年長五歲的哥哥,但在 Ivy 口中,她是家中最老成持重、最古板嚴肅的一個。

Ivy 的爸爸是製衣廠會計,媽媽是車衣女工,雖然家道小康,但 Ivy 父母天性樂觀,愛玩又愛熱鬧,假日時呼朋喚友到新界燒烤或出海釣魚,每年儲夠錢就到國外旅行,玩盡大中華、星馬泰、日本、越南和歐洲等地,套用伍媽媽的一句,「錢係搵嚟使嘅。」

2000 年,Ivy 舉家移民溫哥華,但移民後兩老的生活不但不平淡,反而更精彩。

「我父母很好客,家中總是高朋滿座,我 daddy 是那種玩起來不肯睡覺的人,有朋友來陪他聊天,摸摸酒杯底,他就高興得甚麼似的,忙進忙出,口水花四濺。早些時候,他們還興高采烈的學人去 Granville 街 clubbing ,完全是大鄉里出城,樣樣事情都覺得很有趣。我?我當然有去,做 designated driver 管接管送囉,我點放心佢哋自己去?」

熱愛享受生命的 Ivy 父母,最愛家庭活動,由孩子的生日派對...
熱愛享受生命的 Ivy 父母,最愛家庭活動,由孩子的生日派對...
 以至遠赴馬來西亞和歐洲旅遊,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玩甚麼也一樣高興。
以至遠赴馬來西亞和歐洲旅遊,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玩甚麼也一樣高興。

影后營養師

和玩樂主義的父母相反,Ivy 自小就非常理性,凡事安排妥當,三思而後行。

「說起來有些遺憾,從小學至大學,我沒有試過走堂(逃學),功課 project 提早幾日交,未考試已勤力溫習,所以從來沒有通宵 K 書這回事。其他事情也一樣,總是規規矩矩,沒有變化,所以媽咪說我孤寒又老土。」

理性的 Ivy 唯一的非理性興趣就是戲劇。Ivy 中學就讀鰂魚涌的嘉諾撒書院,每有演戲機會,Ivy 總是自告奮勇,第一個舉手。

Ivy 曾在沒有綵排的情況下,聲演唐山大地震死難者家屬的一段獨白,即場令到一眾女同學潸然淚下,自此被封為「嘉諾撒影后」。

曾考慮過以話劇演員為職業的 Ivy 因為移民而打亂計劃,結果在 UBC 攻讀 Nutrition,期間在本地一本飲食雜誌兼職做記者,因而認識該雜誌的編輯姚振堅和受訪的嘉賓李潔芝,此二人後來俱成為 Ivy 加拿大中文電台的上司。似乎,冥冥中自有主宰,Ivy 人生的使命並非做演員或營養師,而是衝鋒陷陣的新聞記者。

兒時的 Ivy 常被頑皮的外公打扮得啼笑皆非,讀幼稚園時還穿著一身潮服,提著雀籠跟外公飲早茶。
兒時的 Ivy 常被頑皮的外公打扮得啼笑皆非,讀幼稚園時還穿著一身潮服,提著雀籠跟外公飲早茶。
 做不成演員,但在電台的員工派對中一樣可以 role play 演繹聖誕襪,身上所穿的 costume 還是 Ivy 自家製造的。
做不成演員,但在電台的員工派對中一樣可以 role play 演繹聖誕襪,身上所穿的 costume 還是 Ivy 自家製造的。

溫哥華瘋了

說回 2011 年的溫哥華暴動,Ivy 至今仍印象猶新。

「當天下午我原被分派到 downtown 露天大熒幕附近,報導球賽轉播的盛況,現場非常擠擁,粉絲鬥志激昂。之後 Canucks 連連失分,觀眾情緒逐漸變得焦躁。比賽下半場,Canucks 落後太多,已經必輸無疑,這時有滋事份子打破櫥窗玻璃,將店內的電視機抬出來砸碎,我剛要跑過去採訪,卻看見遠處冒出濃煙,原來有人在放火燒車。我一面朝人群跑去,一面急 call 電台,和新聞部同事安排如何在節目中插播突發消息。

「好不容易走到燒車現場的最前排,距離火球只有五六呎,我僅僅拍得一張照片,又被人群擠到後面,我再在人叢中奮力向前衝,因為生得矮,被人「批踭」打臉撞腰不計其數。如是者來來回回,總算捕捉到現場情況,但同時又焦急的想,只靠我的口述報導不夠,要有代表性的 sound byte,但火是無聲的,有甚麼現場聲可以代表暴動呢?剛好有人將路邊的鐵馬抬起,撞向櫥窗玻璃,發出很大的碎裂聲,再加上人群恐慌的尖叫聲,結果報導出街的效果相當震撼。」

Ivy 勇字當頭伍皚婷 (1)

當時難道不害怕嗎?

「其實在現場報了第一節突發消息後,Travena李潔芝 - 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總監)已經來電叫我以自身安全為重,有危險要立刻走。但走?我不想走!對跑新聞的記者來說,採訪這種世紀新聞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不擔心自己,只擔心現場變數太多,錯過了重要的 moment。」

勇字當頭的 Ivy,平日雖然未必遇到像 615 這種轟天動地的新聞,但殺人放火、走私運毒等的大案還是採訪過不少,3 月 30 日,我們繼續聽聽 Ivy 的新聞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