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膜是現代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品之一,除了會在家中使用,超市與食店也經常以保鮮膜來保存食材,但因保鮮膜為塑膠製品,不正確使用的話,不但無法為食物保鮮,更可能導致「毒從口入」,危害健康,今天我們就與各位朋友分享一些使用保鮮膜的小貼士。
Plastic wrap or cling wrap is a common household item; even stores use them to package food. Most of the plastic warp is made from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EHP or other plasticizers have to be added. If not used cautiously, plastic wrap could create health risk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remember is, don't use plastic wrap for food that's greasy, or/and needed to be heat up with the wrap.
貼士1 絕對不加熱
市面上常見的保鮮膜通常以 PE 或 PVC 這兩種塑膠物質製成,雖然兩者能承受的熱力溫度都在攝氏 110 度以上,但只要放進電飯煲、烤箱或微波爐加熱,就很容易讓保鮮膜變軟,進而釋放出化學物質。因此要避免在超過攝氏 60 度以上的熱食使用保鮮膜,否則可能會有誤食塑化劑或毒素的狀況,造成身體的負擔。

市面上的保鮮膜大至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適用於冰箱保鮮,第二類是微波爐保鮮膜,既可用於冰箱保鮮,又可用於微波爐,消費者在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區別使用。即使有些保鮮膜聲稱可用於微波爐,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以防止食物溫度上升而導致保鮮膜融化,粘在食物上。
貼士2 避免與高油脂食材接觸
此外,實驗證明, PVC 保鮮膜包覆一公斤的 Cheese 一小時後,因其含有高油脂成份,故會導致保鮮膜溶出最高達 104 毫克對健康有害的塑化劑 DEHP。若一天內吃了受污染的食品超過 200 克,便可能對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如 Cheese、火腿、香腸等高油脂食物,最好都不要直接接觸到保鮮膜。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蘿蔔、黃瓜、豆角不適合用保鮮膜,裹上保鮮膜存放一天後,維生素 C 含量大減。而水份較多的蔬果包括蘋果、梨、油菜、韭黃等,則相對適合以保鮮膜來保存。
貼士3 將食物放在較深的容器內
除了要避開高溫,專家也建議以較深的容器來盛裝食材,之後將保鮮膜封在容器上方,令食物與保鮮膜間有兩公分以上的距離,讓保鮮膜只與容器接觸,而非食物本身,這樣一來可使食物免受污染。
貼士4 接觸過保鮮膜的食物清洗後再食用
許多賣場也經常使用保鮮膜來包裝生鮮蔬果,但食用這些被直接包起的蔬果之前,最好徹底將它們清洗乾淨。如需將蔬果或食品以保鮮膜封起放入冰箱保存,則要先用紙巾或白紙隔離食材後再包起,這樣才是最安全的使用方式。另外,蘿蔔、黃瓜、豆角等食材並不適合用保鮮膜封起保存,因為這會導致它們的營養成份下降,若是水份較多的蔬果,則比較適合用保鮮膜保存。
若想了解更多保鮮膜的使用方法,以及是否有其他物品可作為保鮮膜的替代品,請觀看以下由台灣 TVBS 新聞所整理之視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