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重踏華工尋金路」- BC 省 97 號公路 Gold Rush Trail
August 11, 2019, 12:00 am

文楓「週六品味圈」Sat 9am, AM1470)親自執筆並提供照片的「重踏華工尋金路」遊記系列,先後介紹過溫哥華島、99 號公路和菲莎河口的華工古跡,今天他繼續帶著大家自駕遊,沿著 97 公路往北行,在 Gold Rush Trail 一帶找尋華工足跡。在距離溫哥華約 10 小時車程的淘金小城 Barkerville,因為曾發現大量黃金,於是聚集了很多淘金客,單是華工就達三千人。其中有一華人淘金客名 Ah Bau 甚有生意頭腦,在他淘金賺了一點錢時,就開始招兵買馬,聘請其他華工為他工作,而且以流水作業的方式分配華工從事收集礦沙、搗碎、清洗、運輸等崗位,從此越做越大,在 Cariboo 甚至遠至 Prince Geroge 淘得大量黃金,成為當地富豪,在全盛時期曾有七百名華工在他旗下工作,連當地的白人都對這位 Mr. Ah Bau 尊敬有加,可見當年的華工不乏卧虎藏龍之輩。

Victor Luk of "Lifestyle Reunion" (Sat 9am, AM1470) once again brought us his travelogue of visiting places in British Columbia that are rich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n today's article, we will follow Highway 97 to visit Quesnel and Barkerville

更多有關 Gold Rush Trail 的介紹,可下載 BC 省的 Gold Rush Trail 旅遊小冊子

* * * * * * * *


97 號 Cariboo 公路頗為平坦。

97 號公路近菲沙河狹谷處礦物含量多,連露出的山腳也有多種顏色。

BC 省 97 號公路是貫通全省南北二千多公里的主要公路,而從 Cache CreekQuesnel 的一段 97 號公路約 300km,其實是由當年連接各尋金點的 Cariboo Wagon Road 發展而來。現在想一睹這條曾有華工參與興建之 5.5 米闊馬車路舊跡,就必須到 Lytton 以北 1 號公路上 Skihist Provincial Park。至於當年 BC 本地人對美國尋金客之不滿,則可由一位叫 Ah Hoo 之華人 Cariboo Wagon Road 閘員向 Boston Men(當時對美國人的通稱)索取雙倍於 King George Men(當時對英國人的通稱)的路費看出端倪。


華工亦有參與菲沙河之渡船運輸工作。(BC Archive i-61353)

尋金熱早期,巳有華工參與建築艱難之 Cariboo Wagon Road 工程。(BC Archive a-00350)

苦幹之華工是小型淘金場的勞力主源。(BC Archive f-04551)

Ashcroft 小鎮鐵路旁的華人墳場,埋葬有意外喪命或病亡的鐵路華工。

Quesnel 的華農 Nam Sing 及孫兒,他應是當年 Cariboo 區最大規模菜園的園主。其菜園的位置即現在的 Quesnel 機場。(BC Archive g-03059)

BC 内陸曾有不少由華人經營的大農場,因産量高及路途遥遠,華農多自置車輛運貨。(BC Archive b-05526)

在淘金熱期間,有華工挑著擔子用 45 天時間徒步從二埠出發沿此路前往 Barkerville 去淘金,這批華工中也有部分從 150 Mile House 開始就轉經 HorseflyLikely 山區路線較短的伐木山路直往 Barkerville,這段山路因一直沒有拓闊發展,所以至今乃僅能讓越野車通過。另方面從 Soda CreekQuesnel 90 公里菲沙河道上可追溯的 75 個淘金點中,據近代研究資料顯示,曾有 50 處屬華人所有。


Soda Creek 菲沙河畔之 Xatsull Heritage Village 原住民文化村。

文化村內有圓錐形帳篷,供旅客一嘗另類露營的樂趣。

咱們現代遊客能舒適地於一天時間內,走完這段現稱為 Gold Rush Trail 之觀光路線抵達 Quesnel,而今天 Quesnel 仍有兩處公眾淘金地點免費供遊人一試身手(下載 Quesnel / Fraser River Junction 的淘金體驗位置圖)。其實從 Quesnel 駛往 Barkerville 還需多走一段約 80km 的 26 號公路 Barkerville Highway,這條小公路沿途也有好幾個如 Cottonwood House 驛站Stanley 華工孤墳Wells 繽紛小鎮等值得短遊之㬌點。


26 號公路沿途景色清新。

當年 Cottonwood House 驛站內用來儲藏過冬食物的户外地庫。

位於菲沙河上游夾角中央的 Barkerville 區,據說藏金量相當高,每次淘篩巳可收集到十分一盎司的黃金,所以在 1862 年瞬間就興起了一個人口達三千之華埠,兼成立了加國首個洪門組織(見另文)。這裡亦曾有位叫 Ah Cow 的中醫,利用野生熊和鹿作藥品為白人礦工療傷。今天的 Barkerville 屬全北美最大的文化村之一,包括華埠的歷史建築物多達 130 所,讓遊人重溫往時尋金熱時期礦工的生活;至於曾用作華人庇護所、廚房、宿舍、慈善慶典地點、甚至提供善終服務之「致公堂」木屋更幸能保存至今。


Barkerville 華埠最興旺時,佔全鎮人口的一半。

(上)Barkerville 的「中國洪門致公黨」木屋,應屬全加現存最古老之華人建築物。(下)初抵 Barkerville 的華工,多只能暫宿及共饍於堂口宿舍內。

僻遠的 Barkerville 華埠亦有中醫濟世。

有紀錄指中醫 Ah Cow 利用野生熊和鹿作藥品,替白人礦工癒傷。

作為內陸金礦物資的中轉站,有華商和華農居住之 Quesnel 雖未有建立華埠,但這區卻住過一位傳奇級的華人淘金客 Ah Bau。跟 Quesnel 主流社會混熟的 Ah Bau 據說曾有數百名華工跟他在 Hixon 區淘獲逾噸的黃金。今日 BC 省內陸就有 9 處包括學校、橋樑、公園、湖泊和街道以 Ah Bau 命名,無遜於任何白人的名流政客。但由於推斷的 Ah Bau 淘金地區至今仍屬私人營運,想追尋考究 Ah Bau 的背景、淘金史、離奇去世的原因和後人有否在他的木屋底找到黃金等傳說,今天已難以印證。


傳奇級華人淘金客 Ah Bau 的唯一照片。(BC Archive a-04279)

Quesnel 機場對角有一隻世界最大的淘金盤,Celina 站在旁邊更顯出淘金盤的巨大 。

Quesnel 河畔有一座複製之大型淘金場用水車。

Quesnel 城內有 23 個畫上不同人物的消防栓,其中一人是中藥師,可見在淘金全盛時期,中藥師在 Quesnel 的重要性。

加拿大洪門

洪門最早是個反清復明的地下組織,後來在海外兼負促進華僑互助的角色。加國第一個洪門組織「洪順堂」於 1863 年在 Barkerville 成立,比加拿大建國還要早。今天大家在 Barkerville 見到之「中國洪門致公黨」木屋即由最初之「洪順堂」輾轉發展而成。孫中山身為洪門「大佬」(見以下歷史圖片中對孫文的稱謂),在辛亥起義時曾獲「加拿大洪門致公堂」人力與財力的大力支援。時至今日,「中國洪門民治黨」在各華埠仍是個熱心的傳統華僑互助組織。


Barkerville「致公堂」是加拿大首個洪門組織,曾提供華工所需之膳食及庇護,並舉辦慈善慶典活動。(BC Archive c-09659)

身為洪門「大佬」的孫中山(孫文)於辛亥年在加拿大主持新會員加盟儀式時之「開檯」紀錄。(滿地可洪門民治黨提供)

Barkerville 交通食宿

從溫哥華直駛 Barkerville 車程共七百多公里,比人人熟識的 Banff 路程僅短一百公里,但沿途主要的景點不多。Barkerville Historic Town and Park 是加國西岸最大的原地修建文化村,每年 5 到 9 月開放期間節目豐富。所以文楓建議遊人留宿一夜,盡量體驗各項懷舊活動。但因為村内旅店房間極少,而 Quesnel 小城則遠在 80km 之外,食宿宜早作安排。這裡屬自然山區,夏日昆蟲可能亦多。

著名的 Rocky Mountaineer 觀光火車有停 Quesnel 但只宿一宵,連往返 Barkerville 的時間也不夠。若計劃留宿 Quesnel,請留意這裡全年最大之嘉年華會 Billy Baker Days 在 7 月中舉行,2020 年的舉行日期是 7 月 16 到 19 日,屆時將會非常熱鬧,但食住行亦會格外緊張。  


由原地修建的 Barkerville,能令遊人仿如進入往時的西部尋金小鎮。

現屬國家級重點歷史遺跡的 Barkerville 除了有完好保存的舊屋外,當時的導遊與職員均穿上古裝來營造氣氛。

Barkerville 旅店房間極少,但絕對原裝兼有氣氛。

住在這個客房之中,是不是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文楓「重踏華工尋金路」- 菲沙河口的華工

文楓「重踏華工尋金路」- Highway 99 的金沙、玉石、吊人樹

文楓「重踏華工尋金路」- Vancouver Island 的 3 個華埠